炎症性腸病(IBD)

炎症性腸病(IBD)

炎症性腸病能引致嚴重的腸胃道問題,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炎症性腸病 (IBD) ,包括克隆氏病及潰瘍性結腸炎,能引起肚瀉、腹痛、腹絞痛、食慾和體重下降,發燒和疲倦等狀況,飲食上的改變可幫助減輕徵狀。

 

與病情較輕的腸易激綜合症 (IBS) 不同,炎症性腸病是一組慢性腸道炎症,在炎症發作時,持發性的徵狀會使患者難以應付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最常見的兩種炎症性腸病為克隆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炎症性腸病的成因不明,但相信與遺傳、免疫系統、和環境因素有關。1,2由於飲食和壓力會影響病情,所以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和飲食模式上的改變都能幫助控制病情。

 

有效控制炎症性腸病的關鍵是優質的營養,醫護人員會建議患者作出飲食習慣上的改變,如避免有氣的飲品、爆谷、蔬菜的外層、果仁和其他高纖食物,同時要多喝水、進行少食多餐。醫護人員亦可能會建議營養攝取不足的患者進食營養補充品和維他命。 記錄日常飲食也能幫助找出容易刺激炎症的食物,有助控制病情。

 

1. http://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health-topics/digestive-diseases/crohns-disease/Pages/facts.aspx#3

2. http://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health-topics/digestive-diseases/crohns-disease/Pages/facts.aspx#8

分享